旺報【記者李鋅銅/台北報導】
河南省是文化大省,旅遊景點也多,但對於台灣旅遊的吸引力似乎十分有限。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蘇成田就指出,河南並非台灣民眾前往大陸旅遊的首選,觀光意象也不夠鮮明,是河南省來台宣傳旅遊的弱勢,要透過建立旅遊品牌等方式加強。
儘管河南省旅遊局昨天使盡全力在台北推河南旅遊,還有少林武僧現場精彩演出的加持,局長范修芳也強調河南省有「大山大河大平原、兩拳兩花兩台戲」的旅遊重點,但,這些真能打動台灣旅客的心,前往河南旅遊?
蘇成田昨天在河南省旅遊高峰會中,一上台就表明「我沒去過河南」,但是會以他對旅遊的認識,給河南省提出建議。他說,河南是中原文化發祥地,多數華人姓氏根源都來自河南,豐富的觀光資源,都是河南省觀光的優勢,但多數台灣旅客卻不會將河南省列為首選的大陸旅遊地。
他認為,雖然大陸是台灣民眾出國旅遊的主要地區,但河南省的「競爭對手」太多,因為各省都在爭取旅遊大餅市場,因此「各省都是河南省的對手」;即使華人多數的姓氏是來自河南,而且是多數台灣人的老家,500年前在福建,1300年前在河南,是同根同源,但若問到台灣人要去哪裡尋根,多數人都說會去福建,很少人會想到去河南,就這是河南旅遊的弱勢。
高雄餐旅大學校長容繼業,則以他曾經到龍門石窟旅遊的經驗指出,即使是到了龍門石窟,即使大佛像很大,但因景區缺乏明確的指引和導覽,他是詢問後才找到了大佛。
他說,對於首次出國的人來說,許多都是「一趟多國」,但以後就會朝向「單國」、「深度」旅遊,河南省要「勇於接受新思維」,結合行銷和產品開發,以「價值代替價格」,即使是模仿,也是為了創新,再建立競合關鍵的夥伴關係,強化商品意象,才能從舊路中找出旅遊的新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