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/台北報導〕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依行政院衛生署十五日公布的國人自殺統計資料,分析約卅%有自殺企圖的老人,是面臨生活、身體或心理等兩種以上自殺近因,卻未能解決而輕生,因此,親友陪伴銀髮族處理內在困擾與情緒低落,是在危機中找到出路的重要法門。
衛生署公布,去年自殺死亡的國人為三千八百八十九人,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十六.八人,各年齡層的粗自殺死亡率,以六十五歲以上的卅五.八人為最高,若與前年相較,其他各年齡層都呈現減幅,唯獨六十五歲以上增加五.六%。
市衛生局指出,一九九七年起,自殺首度進入國人十大死因,到去年才排除在外,台北市則在二○○八年就排除,可是歷年粗自殺死亡率有隨年齡層增加而拉高的趨勢。
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表示,中心研析去年老人自殺者行為近因,廿五%是「久病不癒」,廿三%是「憂鬱傾向」,十八%是「家人間情感因素」。
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王鵬智建議,與家中長輩互動「愛的五種語言」,即珍惜相處時間、贈送禮物、服務化的行動、身體的接觸、肯定的話語。
自殺防治中心指出,民眾可從長輩身體健康、起居情形,如不再看電視報紙、食欲明顯增或減、睡眠困難(不易入睡、多夢、睡眠中斷、過早醒等),觀察出情緒變化訊號。
此外,親友開放性地傾聽老人說出心中的苦悶、恐懼或需求,避免長輩感到孤單、無助,並協助其解決憂慮或關注的事項,適時安排、陪伴長者接受醫療診斷與專業評估,如全市十二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、社區心理衛生中心,設有「社區心理諮商門診」,都是化解自殺傾向與行為的重要作法。
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;全國自殺防治廿四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-788995。
留言列表